您的位置:首页 >首页栏目 > 供应 >

环球快播:付钱奖励孩子做家务可行吗?

《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》 [美]泰勒·考恩 著 李南丰 译 重庆出版社

用付钱的方式让孩子洗碗,能奏效吗?这是很多家长的疑问,这件事其中有大学问。


(资料图片)

美国经济学家泰勒·考恩的著作《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》,利用经济学揭示世界运行的方式,自我行为的方式,以及改进行为的便捷窍门。以一本满是案例的小书,从经济学角度看社会现象,从现象之中重新发现经济学理论,借由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和惯常行为,解析背后的经济学原理。

金钱是经济学中永恒的话题,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周围的事情,你就要知道如何平衡你所提供的各种激励措施。经典的管理分析结果表明,除非我们有很好的用于衡量成功的标准,否则我们不应该提供奖金。在美国,做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很高,然而医院管理者却不愿意给做心脏手术的医生发额外的奖金,因为医生有可能为了保持自己的成功率,而不愿意收治疑难杂症。对于奖金的认识也会影响金钱奖励的本身,很多工人认为老板通常会把奖金发给自己偏爱的人,在这些工人的眼中,奖金就变成了一个建立不公平力量的工具,而不是提高士气的方法。人们往往会敌视那些奖金拿得多的人,这一方面有嫉妒心在作怪,另一方面人们将此视为一种不公平。

书中的故事例子简单有趣也引人深思。其中一个小故事:汽车销售员通常按照销售成绩来获得奖金数量,他们会从销售的溢出价格中获得一定的奖金提成,这笔提成来自汽车的价格,你要是能卖得贵还能卖得多,自然赚得就多。这种激励措施意味着自己多努力就能多挣钱,但当大家都这样时,跟客户抬高售价的销售员就将没有生意可做。逐渐地激励不再奏效,取而代之的是过度竞争,从奖励拼到规则,从规则再拼到员工的底线。这个故事看似非常简单,却表达了一个基础的观念,这其实就是标准经济学推理的核心——要知道金钱激励在什么时候不奏效。

以前我们听过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,让孩子从习惯的养成中得到奖励,并最终养成好习惯。书中以用付钱的方式让孩子洗碗来举例,金钱激励用另一个视角看,其实就是贿赂,书中毫不掩饰这种“贿赂”的弊病。人们在做某件事时,会受到外部因素的激励,比如金钱;同时也会受到内在心理因素的推动,比如享乐、尊严;人们也会因为这件事本身而想把它干好,但在研究中表明,如果有外部因素的刺激比如报酬、贿赂,则有可能取代内部动机。人们要认清哪些事是因内部动机促使完成的,如果用外部动机去干扰可能会适得其反。

当我们付钱让孩子洗碗时,他只会认为这是一份工作,用洗碗等于挣钱这样的思维来看待。当孩子认为父母成为他的老板时,他会觉得自己对家庭的义务减少了,情感关系被市场关系替代了。孩子没有义务洗碗,就像他们不非得成为律师、医生一样,毕竟市场的本质是选择,并不是义务与情感。孩子并不能从为父母打工中带来自尊,孩子是不会在他的伙伴面前吹嘘自己给父母打工赚钱。从父母那赚钱,就像是给不成熟的人零用钱,这反而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。在成长的过程中,金钱从来都不是必需品,肯定与自尊才是孩子们需求的。为什么很多在外打工的成年人,宁愿被老板骂得很惨,也不愿意回到小城市待在父母身边,就是置身于真实世界可以让他们得到自尊的肯定。

书中对此有这样一个测试,老师把学生分成了两组让他们打扫卫生。对A组学生,老师采用教导的方式;对B组学生,老师则称赞他们是爱干净的人。一周后,最后的实验结果显示,接受说教的A组学生根本没有效果,而受到赞美的B组学生垃圾收集量增加了3倍。通过称赞让学生们感到自己有义务打扫的方式,对比通过责骂而促使学生改变的方式,前者让学生建立起了积极的形象,从而不断激励自己。

生于300年前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·斯密假如穿越到今天,他能在一个城市家庭中看到电视、汽车、冰箱、空调、抗生素、抽水马桶、手机、电脑以及充足的食物和可以飞往各地的便宜航班。这些发明创造足以让亚当·斯密精神错乱,但是,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这些“绝妙之物”在今天大多数中产家庭眼中都不足为奇。如果说科技创造有可能是象牙塔中设计师的奇思妙想,当科技运用到生活中,产生造福人类的价值时,则是经济作用下的结果。

经济发展不仅促进了蒸汽机、发电厂、芯片工厂,也促进了莎士比亚、托尔斯泰、达利等文艺的发展。文艺复兴时期,不断发展的城市和繁荣的贸易航线创造了足够的财富,这大大刺激了人们在物质之外对于美的需求。贝多芬为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提供音乐会和音乐课服务,伴随着贝多芬出售的乐谱,印刷机、便宜的钢琴伴随着需求的建立畅销起来,这也推动了贝多芬音乐的传播。在某种程度上,市场就是经济,或许人们认为经济学很难,很狭隘,大众简单认为经济学似乎是个仅关注金钱的学科。实际上经济学要比这宽泛得多,这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又面向未来的学问,稀缺问题、供需问题、消费心理学、理性行为、资本垄断等“常识”都在这门学问中。

这本书中作者没有长篇大论地写什么是经济学,经济学的理论都是什么,而是先承认我们的内心都有个经济学家在,只是通常被常识掩盖,当我们内心的经济学家开始细思事物背后的逻辑时,总是能让人豁然开朗。经济学应该从生活中而来,再回到生活中去。

(原标题:付钱奖励孩子做家务可行吗)

来源:北京晚报 吴清

流程编辑:U031

版权说明: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、图片、图表、漫画、视频等内容。

未经许可即使用,或以此盈利的,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,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
如遇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

联系方式:takefoto@vip.sina.com

标签:

精彩新闻